为什么上厕所用“上”,而下厨房用“下”?原来有这一典故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着全世界现存最悠久的历史遗迹。
这历史遗迹不仅存在于真实生活中的一方土地,也存在于古人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中,更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运用一些俗语,这些俗语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但如果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其中奥妙,或者是产生些许疑惑,比如最常用的“上厕所、下厨房”,为什么一个用“上”,一个用“下”呢?
一、“上”厕所的来历
要探寻为什么现在“上厕所”是一个很常用的俗语,需要探寻“上厕所”这个词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接着根据当时的风土人情再来研究这个俗语的来历。
其实,中国的建筑学十分发达,很早就有给居住的房屋设置厕所的传统,这个传统百利而无一害,人们有了一个固定的地方上厕所,不用等到内急的时候再火急火燎地找厕所。
而且,设置厕所对居住环境的卫生很有帮助,人们得传染病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由此看来,厕所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发明。
厕所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流传下来的典籍中就出现了厕所的踪迹。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时并没有记载“上厕所”这个词语,而这个词语在书籍中是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也就是公元二百年左右到五百年左右的这段时间。
到后来,这个“上厕所”就从一个历史上零星运用的词语摇身一变成了现在所有会说汉语的人的共同认知,实在是令人惊叹。
因此,可以下结论,“上厕所”这个词虽然比“厕所”晚出现了八百到一千年。
但实际上,“上厕所”也是一个有着一千五百年到一千八百年悠久历史的一个词语了,那问题又来了,上厕所这个词究竟是怎样衍生出来的呢?
二、“上厕所”的演化
其实,这个也需要从历史和遗迹中寻找答案,在小学美术课本里,就经常会展示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画或者工艺品。
有时候也会放出一些泥塑来,其中有一个泥塑虽然不如其他泥塑一般美观,但对于我国的历史研究人员来说,有着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个泥塑的形象很简洁明了,就是一个猪圈,猪圈上面有一个小屋子,屋子外面还有一段小阶梯,用来进到屋子里。
其实,这就是古代最经典的“厕所”形象,人们建厕所时,厕所通常不会独立存在,而与厕所搭配最频繁的,就是猪圈了。
人们爬到猪圈上的小屋子去如厕,排泄物就保存在厕所下方的一段空间里,这就达到了统一存放的作用。
而粪便在古代也有大作用,既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宝贵肥料,也是猪的饲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事情比较让人感到恶心,但这就是史实。
在建造厕所时,为了和猪圈相兼容,那么茅厕自然要建到猪圈的上方,人们要想如厕,则必须要沿着那段阶梯走上去,而这走上去的动作,则被人们用一个“上”字总结,这也是“上厕所”的来历之一。
但这只是“上厕所”的一种解释,还有一种大众接受程度比较高的对于“上厕所”解释。
众所周知,地图都是以北方为正上方来绘制的,于是就有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而在古代的建筑规划中,厕所一般是建在主屋的东北方向,人们在如厕时需要往北走,那自然就是“上”了。
根据这种理论,其实也可以总结出有关于“下厨房”的一种解释。
三、“下厨房”的来历
根据上文中对于“上厕所”的另一种解释,可以知道,厕所一般是建在主屋的东北方,其实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规划。
那厨房一般建在哪呢?答案是东南方,而根据上文的“上北、下南”的理论,那么要去厨房自然被称作“下”了。
和“上厕所”一样,“下厨房”这个中华民族运用了上千年的俗语,自然不会只有一种解释,而接下来的一种解释,也更通俗易懂。
我国的一些神仙体裁的电视剧,在讲述天界的神仙进入人间的时候,通常都会说,“下凡”,这就代表着凡间是比天界低等级的世界,所以才要用“下”这个字。
而古代时候皇帝到民间也会用“下”这个字,比如康熙和乾隆都“下”过江南。
由此可见,“下”在中国传统意思里,一般都是从较高等级的地方去到较低等级地方的一个动词,那“下”和厨房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孔圣人——孔子了。孔子曰:君子远庖厨,就是让读书人不要到厨房这种地方去,不要参与厨房里的事。
其实,孔子这样做,就是觉得厨房是一个下贱的地方,不能多去。
那么,以孔圣人为师的诸多儒家弟子,自然会把孔子的理念通过他们的手写进书中,虽然读书人在古代中国只占据了极少数的比例,但他们掌握了话语权。
所以这个被读书人经常使用的“下厨房”便渐渐通过书籍和他们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给了所有阶层的人们,所以“下厨房”也成了中国脍炙人口的俗语之一。
在对这两个俗语形成原因的探究中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区两个俗语就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渊源,也能侧面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悠久。
对这个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中国,我们如何能不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呢?
图文综合自网络 版权原作者属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