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你净瞎说什么大实话,娱乐新闻

明星娱乐 2019-11-14164未知admin

  昨天,热搜词“姜思达说于正烦人”吸引起了我的注意。

  ?起因是于正参加了一档姜思达主持的节目。在节目中,姜思达需要贴身跟拍采访于正三天。

  两人刚一见面,于正就劝姜思达多吃点,“反正胖了瘦了一个样”。

  “虽然你没有那么美,但是你年轻。”

  能清楚地看到姜思达笑容逐渐消失...

  虽然于正说自己是因为当久了制片人和编剧,见过了娱乐圈太多的帅哥,但对精心保养的姜思达来说,无异于是往心窝上捅刀,估计内心翻了好几个白眼...

  之后于正又拱姜思达去直播跳广场舞,“这样你就能火啦。”

  姜思达忍不住发出质疑:“于正老师知道自己烦人吗?”

  于正知道吗?也许知道。

  他在乎吗?肯定不在乎。

  于正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构筑起了一个自我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容易从外面击破,他可以主宰操控,甚至要求别人去适应自己的逻辑。

  在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他也时刻捧着手机,回复工作上的内容。

  别人可能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等他发完微信再继续说。

  如此“不礼貌”的行为,姜思达从第一天的不解到第二天的逐渐习惯,“习惯是个非常可怕的东西。”

  于正说,我想要说的话,就要说出来。

  于是,他说了很多别人“不爱听”的话。

  不去参加同学会,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感觉他们都很老。

  其他编剧招不来投资,“还不是因为你写的太烂了。”

  于正的逻辑还有,他要掌控一切,永远是“我说了算”。

  无论是《美人心计》、《宫》还是《笑傲江湖》,于正的作品深深打上了专属于他的烙印:浓墨重彩的画面色调和服饰、悲剧的男二、人人都爱的女一号、玛丽苏的剧情……

  这都是于正的作品风格,保证它的作品在观众第一眼看到时,就能分辨出来并且记住。

  而演员的风格与个性则并不突出,在于正的逻辑中,演员是要为作品服务的。

  在《仅三天可见》里,开头一幕便是他打电话训斥演员:

  “演员只有服从的份儿”

  “你们培养的是戏霸吗”

  但于正却觉得自己很有人情味,他有一种认知,是我带着这群演员红的,所以我有责任去管理、负责他们的未来。

  他的概念中,娱乐圈由“我家的艺人”和“非我家的艺人”构成,小团体意识非常重。

  许凯和白鹿的粉丝因为两人关系过于亲密撕x,于正偏要发微博告诉粉丝,他们俩还要继续合作好几部戏;

  吴谨言在《延禧攻略》刚播出的时候,有网友调侃她和陈晓长得像。

  彼时,陈晓早已经脱离于正的羽翼,于正立刻不乐意了,告诉她你只能靠自己。

  他会坚信地认为,我的就是好的,我的剧本、演员、团队都是好的。

  于正的逻辑正是基于他对自己的极度自信。

  他坚信自己的眼光,坚信自己的能力,我就是能捧红新人,做出爆款。

  在他的新综艺《演技派》里,于正曾夸奖辣目洋子是未来的天王巨星。

  这话听起来像是虚情假意的夸张,但于正以往点评袁姗姗,吴谨言等艺人也是毫不吝啬好的词汇。

  每个他手下的演员,似乎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与其说他是在夸演员本身,不如说他是在自恋。

  他对自己的审美和能力有着笃定的坚持。

  于正说,我的剧本只有我能改,我从出道到现在,没有因为别人的意见改过一个字。

  而偏偏娱乐圈的人很吃他这一套,因为不专业的人太多了。

  如果你态度强硬,对方反而会开始反省自己。

  他的自信是有磁场的,不知不觉会将其他人带进自己的逻辑里。

  当外界有力量试图去冲垮他的自信时,比如,姜思达和他聊到他不擅长的话剧时,于正干脆拒绝回答问题,不愿意自曝其短。

  用这样的方式来巩固住自己坚硬、自信的外壳。

  这样的自信,使得他为人处世的方式更像是一种单线输出。

  他先审视对方、丈量对方的城府,然后以一种老师的姿态,将观点输送出去。

  渴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影响一部分人,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引领。

  如果对方不想听,那是对方的问题。

  这样的一套逻辑世界,无法去评价是对或错,更多的是人会惊讶于它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这种力量支撑着于正以碾压一切的姿态,不管不顾地向前冲,娱乐新闻不需要别人的意见,绝对得相信自己。

  这样的人真强大,这样的人也真“烦人”。

  但于正也有他的软肋。

  在《仅三天可见》里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是“青春”,仿佛是如此地害怕衰老。

  他和姜思达说,不要急着去获取别人的尊重,去享受青春,实现自我价值吧。

  世界掌握在35—45岁这些人的手中,但他们再也不会拥有的是“青春”。

  任何一个人都跑不赢时间,于正当然也不例外。

  有太多的剧本要写,太多的想法没有付诸实践,但你要问他,于正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是获得奥斯卡奖吗,是累积100部作品吗?

  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形容自己是一个“爬山的人”,顶峰是什么并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能被落下,一直不停攀爬就对了。

  这样的焦虑使得他永远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随时等着被挑战、被刺激。

  因为想当演员,于正两次报考上戏表演系,但只获得了旁听的资格。

  在戏剧学院里读书,又因为不够优秀被老师批评。

  后来,于正跟随香港导演李惠民转学编剧,他控诉那段时期自己一直被打压,写剧本不能署名、工资少、福利差、圣诞节只有500块的红包。

  最后干脆自己成立工作室。

  《延禧攻略》播出时,于正曾说自己就是魏璎珞。

  在他的精神世界里,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上天交给他的考验,娱乐新闻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打怪升级,步步高升。

  他去给星空卫视的节目写剧本,成为了同学中最有钱的人。

  于正说,我受过的苦别人无法想象。比如给李易峰讲戏的时候,累到突然晕倒。

  当年热播的《美人心计》、《宫锁心玉》、再到之后《延禧攻略》的爆红,都让于正的名号更加响亮。

  他如数家珍一般讲着这些事,末了加上一句,“如果娱乐圈觉得于正不行了,我拍个戏给你看啊,就把你们打败啦。”

  甚至就连减肥也是如此,“有的人说我瘦不下来,我就要瘦下来给他们看看。”

  别人的期望不会触动他的神经,但质疑和谩骂却可以成为滋养他的肥料。

  骂我了,不高兴了,我就去努力工作。

  所以他永远要活在风暴中心。

  他知道哪些事能挑起网友的兴趣,说什么能带来争议。

  这就是于正精明的地方,他像是个“商人”。

  包括他没有把编剧、制作人当做一项感性创作的工作,就像姜思达感受的那样,他将所有工作都“方法论化”。

  《神话》掀起穿越片风潮时,于正赶制出了《宫锁心玉》,抢在《步步惊心》前播出,果然一炮而红;同样的方式他也用在了《延禧攻略》上,而之后播的《如懿传》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姜思达说:“于正像是个AI在扮演上帝的角色。”

  当被问到,如果世界上有两颗药丸,一颗吃下去可以让世界上所有人幸福一天,另一颗则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每一部都达到9.9分,你会选择吃哪颗?

  于正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能让所有人快乐一天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会觉得人生值得了。

  于正也会对人性失望,自己捧红过的一位女演员在别的微信群里嘲讽他,结果被人截图发给了自己。

  曾经有一位演员受过自己的恩惠,但当他求对方帮忙的时候,对方却委婉拒绝了。

  这些事对于正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会不会选择死?

  于正的回答是:“死是一定会来的,为什么要让它提前发生呢?”,接着他又说,“世界那么大,娱乐新闻怎么知道不会有第二个人存在呢?”

  你会发现,他还是会被普世的情感左右,还是渴望有人陪在他身边,甚至渴望被爱。

  尽管他马上又换上另一副面孔说:“我会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你看我那么努力、那么好,又爱说真话,肯定会让很多人不爽。”

  矛盾、拧巴、自卑与自信同时存在在于正的身上,你说他虚伪?是真实得可怕才对吧?

  就好比在采访的后记里,姜思达说:

  “我们有一个相似之处,是从头到尾说真心话。”

莺歌女性网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