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悬棺未解之谜三种说法 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龙虎山不仅风光秀丽,龙虎山的崖墓更是中国一绝。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其余 一种丧葬形式。近千年来,关于龙虎山悬棺未解之谜三种说法,因为其年代久远,至今早已无古书记载,人们只能通过推理的方法来判断。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龙虎山悬棺之谜至今无人能解
据史料记载,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龙虎山附近的古越人曾有悬葬祖先的习俗。至今,在龙虎山江河沿岸壁立千仞的悬崖仍存有不少悬棺。在科技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至今仍是一大疑团。
1997年,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开悬赏30万元人民币征求此谜团的破解。萧旺强在了解到龙虎山悬崖之谜后,决心破解,为此他长期关注有关悬棺的报道,并加以研究。最初,他以为古人是用辘轳(滑轮)作为升降工具,从而达到了安顿 棺木的目的。
但考虑到当时这尚处在蛮夷之地的龙虎山地区的落后现状,他又否定了这一设想。他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古人是将棺木置于一双层固定的木架之中,通过系在木架的几根绳索,随意调整木架的高度,从而将棺木输送至崖洞。在实验现场,萧旺强和他的朋友乘船来到泸溪河边的悬崖下,指导景区工人进行了悬棺实验。在试验中,萧旺强制作的木架操作起来简便自如,工人“一抬一拉”,棺木就从船上升了上去。观看的人群登时爆发出欢呼。
随着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悬棺,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龙虎山悬棺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就是 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悬棺的基本成因。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这些悬棺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龙虎山悬棺之谜一直是一个解不开的谜。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棺木放入洞内?龙虎山悬棺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如今龙虎山悬棺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
龙虎山悬棺未解之谜三种说法:
由于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悬棺是怎样安顿 上去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谜,龙虎山悬棺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是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宋人王文卿有诗云:“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当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的感叹,表示 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龙虎山崖墓中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甚至符号,地方志和史籍均找不到记载,使破解困难重重。为了彻底解开这个世界之谜,1997年6月25日,龙虎山遍下英雄帖,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有人能解开以下三个谜底的,即:1、棺木如何进洞?2、为何采用崖葬?3、葬者何人?即可获得30万元人民币的巨奖。至今没有得到一个入情合理的解释。
悬赏解龙虎山悬棺之谜的消息一经发出,海内外解谜者纷至沓来。仅一年时间,就收到海内外猜谜者寄来的信函和文稿近千件,来函对悬赏的三个主要问题见解不一,归纳起来有三:
一、关于棺木进洞方法,有“悬吊法”、“竹木搭架法”、“云梯架岩法”、“架天梯法”、“网绳搭架法”、“栈道法”、“后山挖隧法”、“楼船安顿 法”等。
二、关于为何采用崖葬,有“升天成仙说”、“尊神事祖说”、“敬先至孝说”、“回归洞穴说”、“保存 祖尸说”、“防盗防害说”、“修炼坐化说”等。
三、关于何人享受此葬待遇,认为上至诸候将相、文臣武将,下至部落首领、家庭成员或修道隐士者都有。2004年7月,龙虎山再次悬赏40万元,求解千古悬棺之谜。但至今还没有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江西贵溪市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国悬棺课题组”,研究期间,谢健根和陆敬严教授走遍了中国11个有悬棺的省市。终于,在四川麻糖坝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们有了巨大的收获。
村里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告诉谢健根,她小的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那什么工具能绞动重物?课题组联想到了辘轳。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发明了辘轳,有的地方也叫绞车。用天车绞悬棺的话启发了课题组,在陆敬严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搞了很多次模拟试验。
在这些放置悬棺的峭壁后头 ,大多是山的缓坡,人可以从另一面爬上山顶。那么,古人会不会用绞车把棺木从山顶上慢慢地放到洞口,然后再想方法 搁进去呢?更多的人认为,棺木是从下往上吊的。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不费多大力气,棺木就可以吊到足够的高度。但是,又怎么样在悬崖上固定滑轮呢?谢健根再次想到那几个身手不凡的药农。他认为,既然现在还有人能够借助一根绳子出没于悬崖峭壁,那么古代人也就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他认为在悬崖上固定一个滑轮并非无法办到的事情。滑轮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吊起来的棺木虽然到了洞口,但是它怎么进去呢?课题组认为,只要给棺木的一头系上绳子,然后让事先进入洞里的人把棺材拉进去,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课题组大胆地在龙虎山的1号崖墓洞进行了一次试验。1号洞距离水面约24米,定滑轮固定在悬崖上方的峭壁上,仿古绞车放置在山下的石阶上。仿制的棺木用船运到了洞穴下方。
两位药农从后山而上,到达山顶后,把一条绳索固定在与1号洞垂直的山顶上,绳索的另一头在山下伙伴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