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最可笑的,真不只一个赵樱子(2)
披着职场中年女性的皮,本质上还是傻白甜的偶像剧。
成熟女演员被磨皮磨到失真的脸庞,正揭示了她们难堪处境。
它们所引发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中年女性演员的可塑性,以及观众对角色真正的等候。
希望新的一年,不但是看到华人女演员在海外大放异彩。
《隐入尘烟》,无疑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片之一。
经二创流传连续走红,缔造了票房奇迹,也引发了各种讨论。
猝不及防遭遇全面下架。
不少影戏都悄无声息隐入尘烟。
导演田壮壮提到本身的影戏《鸟鸣嘤嘤》,两年前已经杀青,却迟迟无法上映。
王晶导演、贾樟柯监制的《不止不休》;陈冲执导的《英格力士》;张艺谋的《坚如磐石》;乌尔善筹办多年的《封神三部曲》;曹保平的《涉过恼怒的海》;今年国庆临时撤档的《深海》……
上映时间都是未知。
影戏市场也势必因各方束缚失去朝气和活力。
更多创作者的表达热情被浇熄,作品也一定会走向单一化和同质化。
长此以往的成果,是中国影戏的隐入尘烟。
而这,是我们最不肯意看到的。
上半年,国内院线长达三个月没有引进片上映。
《壮志凌云 2》《雷神 4》《黑豹 2》《黑亚当》等好莱坞多部商业大片与内地市场失之交臂。
迪士尼 CEO 谈及漫威影戏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时暗示:
「即使没有中国,也不阻碍我们的乐成。」
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的明确计划,更像是在给本身的股东兜底。
但回过头来想想,抵抗迪士尼、封杀好莱坞大片,真的能让国产影戏变得更好吗?
昏暗的影戏市场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
以至于,《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等口碑一般的外国影戏,都成了国内影院的救命稻草。
但在疫情当前,很多国产片迟迟难以定档的情况下,院线的回暖依然离不开引进片的加持。
又何况各国影戏成长,都离不开与全球影戏的碰撞、交流、竞争。
当整个影戏市场先活络起来后,国产片与引进片不相上下的盛况,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的。
NO.6 「极限定档」
疫情冲破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极限定档也成了影戏业的新常态。
出于疫情、技术等原因,今年许多热门影片都是临时定档的。
《独行月球》《断 • 桥》上映前 10 天才定档。
《小黄人大眼萌》是 11 天。
《明日战记》也不外才两周。
最夸张的是《新神榜:杨戬》,从定档到上映,只留下 4 天的宣发时间。
极限定档一方面冲破了正常的宣发流程,给从业者带来了各类困难。
影院排映也变到手忙脚乱。
另一方面,对观众来说,营销不到位,也难以激起群体的观影意愿。
势必会对票房造成直接影响。
今年像《隐入尘烟》《明日战记》等不少影戏都依赖于短视频的二次宣传。
很多影戏为争取更多票房,都耽误上映时间。
希望影戏市场也能很快调解过来,每一部影戏都可以更从容地和我们见面。
NO.7 「中国影戏,全部玩完」
年底,有人将这句话印在帆布包上。
反叛、戏谑,却一针见血,很快就成了热梗迅速走红。
大批影院封锁。
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只能用昏暗来形容。
国庆档结束后,10 月内地院线仅有 1 部影戏上映,11 月上映了 16 部影戏,总票房只有 3000 万元,比去年同期总票房少了 12 亿多。
还呈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怪现象。
《春水繁星》首日综合票房 112 元,观众 3 人;《林深时见麓》首日综合票房 75 元,观众 2 人。
后者更是被官方辟谣,实际上只有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