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被封「帝」,牛 ×(3)
固然,角色的生命力也离不开好的剧本。
今天依然大放光彩的反串角色,也得益于剧本的用心。
很多作品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自觉吸收,才使得人物和作品能互相成绩。
《钟无艳》虽然是个无厘头的故事,但自己取材于粤剧。
片中也始终穿插着皮影和戏曲的表示形式。
林青霞版东方不败的出圈也离不开剧本。徐克冲破了固有的性别框架,展现乱世之中的恩仇牵绊、感情纠葛。
通过庞大的感情表示江湖百态,庞大人心。
「我的世界里没有分男分女。」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大度的。」
剧本、选角到配乐,都遵循着这样的格式和观念。
黄霑创作的两首古风配乐,也成了经典武侠歌曲。
演员才有了更多施展的余地。
当下大部门古装剧,尤其是近两年来,都是对传统的画皮不画骨。几乎各个方面都缺乏诚意。
服化道不足考究,妆造、打光也经常是模式化的一键磨皮。
故事套路化也相当严重。
大多古偶中的女扮男装情节已经僵化成了一种梗。
本质上还是为了制造冤家路窄的斗嘴效果,为后面的暴露真心做铺垫。
这些问题都与大环境的变革息息相关。流量化的影视环境,普遍急功近利,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沉淀。
创作上迎合观众的磕糖爱好,一开始就奔着数据去。
角色塑造比起作品自己,更多还是遵循标签化的审美潮水。
就像陈瑶因《无心法师 2》得到承认后,酿成了男装专业户,造型、人设开始同质化了。
实际上,香港影坛当年反串风盛行,初志并非迎合而意在开拓。一方面,男演员片酬高,适合的又少。
一线演员中 ,男星片酬也是女星的好几倍。
最初,有的导表演于经费考虑,另辟蹊径考虑女演员,没想到效果意外很好。
尤其是相貌俊朗的靓女,更有新鲜感,也更讨女性观众喜欢。
渐渐发动了女扮男装的民风。
另一方面,剧方在选角上以剧本为主,而非演员的名气。《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的人选一直敲定不下。
原本也有不少知名男演员报名试戏,但剧方认为气质外形都过于孔武,不切合文弱书生的形象。
为了角色的适配性,才选择由叶童反串。
虽然无论内娱,还是香港影坛,都已盛况不再。但如今陈亚兰捧回最佳男主奖杯,却像一个文艺再起的信号。
出道近四十年的她其实早已在娱乐圈立稳脚跟。
演过热剧,担当过娱乐节目主持人,赚快钱不是问题。
但她却另辟蹊径,转而去宣传推广无人投资的传统处所戏剧歌仔戏。不只担纲主演,还自掏腰包制作。
为此卖掉三套屋子,掏空积蓄。
这次获奖的歌仔戏电视剧《嘉庆君游台湾》,是她破釜沉舟的一次努力。
对比于内娱女演员越来越受限的处境。她支付巨大代价,换来的是艺术创作上的自由。
冲破了性此外藩篱,也摆脱了年龄的枷锁。
五十多岁的年纪,在《嘉庆君》中从 18 岁演到 40 岁。
评委认为她入围原因是,「她说服我们她是个少年」。
虽说,当下的影视环境中, 流量化、商业化已经避无可避。但就像反串演绎一开始就是夹缝中求保留的计谋。
也总有一些人,能在成本的潮流中靠实力和信念拼出一条血路。
陈亚兰捧回历史性奖杯,也再一次佐证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内娱,也需要这样的「陈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