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破 3 亿,白百何开了好头,王凯接力精彩,这主旋律大剧又炸了(4)
我尤其喜欢她看宋迪文培训的那场演出,嘴上说"他就爱显摆"。但那种喜欢,又不想让对方看破的情绪,都写在她的眼神里。
3、"走出国门"的主旋律大剧怎么拍?《戈壁之光》打了个样
这两年,是"主旋律"剧的春天。
而"主旋律"自己,又包括众多题材类型。
但故事"走出国门"的主旋律剧,到底怎么拍?之前还没个观点。
太过深沉,容易压抑,而过于轻巧,又承载不了厚重的主题。
《戈壁之光》,自己的剧作布局就十分讨巧,以一个北非本地小男孩的视角出发,去展现一座光伏电站的诞生,以及对付本地的改变。
和某些开了十级磨皮美颜滤镜的国剧对比。《戈壁之光》所泛起的一切,都近乎真实。
剧集改编自真实的埃及光伏电站建设案例,虽然受疫情影响只能国内取景,但剧组搭建的3000平米的棚内场景,完整展现了北非小镇、小镇、戈壁公路、光伏电站,异域风情和阿拉伯风味满满。
吃不惯的本地特色山羊奶酪,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的皮肤病,以及生活用水的短缺等等,都让剧集更接地气了。
除了真实,还有趣。
过去很多主旋律剧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苦难叙事」。
但在《戈壁之光》这部剧里,艰辛曲折不是底色,建设者的奋进与拼搏才是底色。
所以,剧中插手了很多喜剧元素,用轻松幽默的基调去泛起故事。就好比宋迪文强烈要求陈宇找找钻孔机完成勘测,陈宇只能带着同事 ,在本地好友赛义德的辅佐下,在镇上寻找,成果一路上都被本地伴侣热情友好的接待,每到一个处都被要求合影,从一开始露出难堪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最后,虽然光伏电站建设艰辛异常,但其实它随处离不开"戈壁之光"的浪漫。
诗意的写实主义这一点,和《山海情》很像。
在写实的根本上,两部剧都没有忘了遮盖诗意。
每次镜头拉到大全景,那种粗粝苍凉的戈壁之美,都直击人心。
整部剧中,这种浪漫又无处不在。尤其两个极度"浪漫"的片段,我最喜欢。
第一段,是小型光伏电站终于投运。
中国建设者和本地人民一起围在夜色降临的院子里,万事俱备,陈宇开始倒数54321,然后推开电闸,光亮忽然照亮了整片戈壁。
虽然已经完成了排水管道,底层堆栈还是要赶忙转移。可是就这些人手,来得及?
这是镜头给到了留守少年哈桑。
在此之前,哈桑的父亲在外打工迟迟不寄钱回来,爷爷生病,他本身一次次看着心爱的小羊差点被卖掉。
每一次,都是陈宇把羊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