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制片人冯微微:《大考》,一场所有人的“大考”(3)
“这一生很难有这样的制片经历了,我但愿这样的经历,一次就够了。”冯微微说道,“《大考》从新到尾,我认为我们没有一句话、一场戏是在说教。因为我们本身经历了,打动了,惆怅了。做完《大考》我大概率不会等闲再说‘感同身受’几个字,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此刻越发尊重敬佩对峙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同行们了,好比同期在安徽拍摄《县委大院》的正午阳光的同行们,他们也很难。”
制片人要有“本钱意识”
冯微微谈到,爱奇艺近年来深耕现实主义题材,聚焦高质量头部内容。从前几年引发强烈社会回声的《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到今年的《人世间》《警察荣誉》《亲爱的小孩》,既有时代配景下的宏观叙事,也有聚焦当下的社会议题,但无一不是在传统话题中寻求创新表达。“爱奇艺一直在鼓励创新,但愿能不落俗套地做现实题材作品”,冯微微认为,这是“平台基因”:“爱奇艺去年是降本增效,今年是沉着增长,但爱奇艺整个计谋升级的过程傍边,都坚守着‘不吝一切代价打造好内容’的原则。”
作为制片人,往往常常面对一组矛盾:艺术质量和本钱控制。“一个称职的制片人,必需有本钱意识。”冯微微道,“但制片人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制片人化。”
“制片人固然很重要,但要大白本身什么时候该强烈的存在,什么时候要弱化甚至无视本身的存在。”
在《大考》拍摄的全程,冯微微都在剧组,可凡是都处在“隐身状态”,即“在某个角落呆着,尽量让各人不会注意到我”。在她看来,拍摄是导演的主场,“如果我们在拍摄意见上有细微的纷歧致,必然以导演的意见为准。”但当剧组面对一些制片的现实难题,好比场景出了问题,制片人就得上了,要去解决问题,要给各人安详感:没问题,明天必然能拍。“制片人不是导演,不是编剧,那制片人要做的是什么?要激发各个部分所有创作人员,拧成一股绳。”
“制片人要明确本身的位置,你什么时候做那个托底的人,什么时候做那个放手的人。”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气最洪流平激发团队的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率,“正如《大考》表达的主题一样,只有形成合力,众志成城,才气解决困境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