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振超:西沙见证的摄影人生

婚姻恋爱 2024-04-1385网络

原创 口述影像历史 中国摄影
出版社 来自专辑口述影像历史
作为“口述影像历史”项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三卷本)近期由中国摄影
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系列丛书共三卷,结合影像资料,通过60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一辈摄影师本人的口述整理和采访,将口述、访谈与文献资料互为对照,深入挖掘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中国摄影师的群体形象。摄影师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
今天从第一卷中摘编老摄影家伍振超的口述,感受老一辈摄影家的摄影情怀与担当:
口述人:伍振超
采访人:曾伟
普通一兵淬炼成军事摄影记者
记者:您是怎么接触到摄影,走上摄影道路的?
伍振超:我是半路出家。我原来是当兵的,抗美援朝时在鸭绿江边待了一个多星期,后来因为签署了停战协定,就不需要那么多兵源了,我就回到毛主席的家乡湘潭,在易水河练兵。我那时是一个文盲,扫盲的时候我认得300个字,后来就学汉语拼音,在这个速成识字班学了两个星期后,测验生字的时候,我认得了2000多个字,这就算是摘掉了文盲帽子。后来我就到海南,当时榆林成立了一个营建大队,把我调到营建大队当分队长,又把我调到了政工组做政治工作。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了,就是写写表扬稿,写写诗,表扬民工,就是这样慢慢地提高。最后营建大队盖完了房子,我就回到了部队。我们连队的俱乐部的活动开展得比较好,我就把连队打石头的一些英雄事迹编成快板诗,再画成连环画让大家看,后来我的快板诗获得了广州军区的二等奖。

我在连队俱乐部起到了骨干作用,我画的连环画,写的快板诗,以及其他作品经常在报纸上刊登。后来榆林要塞成立,需要找一个搞摄影的记者,因为那个地方是中央领导经常来的,要挑出身好的,还要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上面到我们的连队考察,指导员、连长就推荐我去做这个工作,我就被调到了榆林要塞政治部文化科担任摄影员。
1962年4月, ( 广州军区民兵“三落实”先进集体——西瑁洲岛)八姐妹炮班实弹演习。
《渔汛时节》(入选全军摄影艺术展)西沙,1963年8月
记者:谈谈您的摄影工作经历吧。
伍振超:摄影之路就是这样慢慢地走上了。当时连队很穷,说是有一个编制,给了一台很旧的照相机,叫“禄莱可得”(音),是德国进口的,交给我的时候我又不懂,没学过,照相机我都没见过。但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事情,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没办法,就跑到三亚市图书馆找了半天,最后才找到一本《摄影入门》,我如获至宝把它借回来了,一页一页地读,一篇一篇地看,最后找到这个禄莱可得是怎么个用法,什么功能,对照这个照相机把功能搞明白了。
那时候部队很穷,没有胶卷,也没地方买胶卷,就跑到照相馆去请他们让给我一个。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去拍照片,拍完了回来拿到照相馆,请人家帮我冲出来,一看是黑的。后来打开照相机对着光一看,有针眼,照相机漏光了。最后没办法,跑到电工那里要了一个电工胶布把它粘死。粘完了以后,我到照相馆又要了一个胶卷,第二次再到外面去拍。实习的时候部队搞活动,抗旱,我就拿着照相机拍一些抗旱活动的照片。那时候还没有掌握光圈、速度的使用,就曝光过度了,照相馆的王师傅说你这个曝光过度了,印相片很困难。我还是坚持印了几张,勉勉强强可以看得出来。

1963年12月,朱德委员长检阅海军。(入选全军摄影艺术展,获海军三等奖)
《上阵之前》(入选全军摄影艺术展)1964年5月
《战地炊事班》西沙,1974年4月
记者:您说自己是半路出家,您在部队是怎样抓住一切时机来练就摄影技术的?
伍振超:开始有门了以后,实际还是没有经验,后来遇到搞摄影的,像《解放军画报》的、新华社的记者来的时候,我就陪同他们,向他们学。那时候认识了《解放军画报》的名记者孟昭瑞,我陪同他一起去外面采访。后来我说买不到胶卷,他送了我一个彩色胶卷和一个“伊尔福”的黑白胶卷,那个时候是很宝贵的。后来新华社的副主任陈正青到了榆林港,我又陪着他到海岛转了一圈,慢慢地就开始入门了。后来老靠照相馆去洗印也不行,我就自己学着冲胶卷、洗印放大照片。我看照相馆冲相片也是搭一块大红布在窗户那里,把底片和相纸准备好了以后,打开红布挂一下,赶快拿着就放在这儿洗相片了。后来我把一个不大的洗澡池改了,把玻璃窗堵起来以后,就是红布了,后来开始在晚上,拿着大被子铺盖在桌子上,躲在这个桌子底下冲胶卷,冲完胶卷的时候就定影,定影以后一看,有显影。
这样我就开始自己试洗相片,自己冲胶卷,后来觉得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了。
见到自己记者拍的照片上报了,部队震动很大,对我的鼓励也很大,从那时候我就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孟昭瑞给我一个反转片,是柯达的,我当宝贝,用这个拍我们侦察队渡海训练。120彩色胶卷是拍12张的,我就把它前面粘上一块胶布,让它能拍13张。


后来拿到《解放军画报》去冲的时候,画报管冲印的师傅就说:“老伍这人真了不起,能拍13张,曝光都很准确。”后来《人民画报》到《解放军画报》去挑封面,就把我拍的第13张,连队在海里训练的片子挑上了,做了封面,题目是《到大海里面去锻炼》。
《南海蛟龙》(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海南军区文艺检阅一等奖)1960年春
记者:您觉得自己得意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代表作有哪些?


莺歌女性网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