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男明星翻车,扒开全是「黑历史」(2)
只为眼前的公道,无视庞大的历史变革,反而可能会加剧斗嘴和破裂。
更不必说还有更多棘手的技术性问题,像如何界定受害者和受惠者,如何证明受压迫历史和当下保留状况的具体关联性 ……
罪恶的奴隶制度酿造了无数受害者,后患绵延到几代后裔身上。
即使奴隶制度已经破除,很多黑人依然难以像白人一样通过小我私家格斗改变命运。
因此,赔款举措算是一次修订历史错误的机会。
在当下种族平等观念被普遍接受后,这样的抵偿有利于弥补差距,更正美国社会经济不服等的问题。
但又未尝不是从经济角度解决、弥补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努力和实验。
换位思考,作为受害者,谁都不但愿事情不了了之。
《解放黑奴》《为奴十二年》等影戏,让我们看到奴隶制时代黑人所蒙受的负累和奴役。
奴隶制破除后,真正得到当局抵偿的却还是奴隶主。
当年,巴巴多斯的奴隶主家族收到英国当局为奴隶赎身的 6000 英镑,相当于今天的 360 万英镑。
可想而知,阶级差别依然巨大,而且只会越来越大。
只依赖于小我私家的道德,很多历史问题也得不到应有的解决。
影片《奇异的恩泽》中,上流白人对黑人的遭遇无不暗示同情,但一想到本身的经济利益,又对黑人的权益视而不见。
那么,对比嘴上说说的致歉、同情,有法令约束力的赔款行为无疑能实打实地表达态度、给以支持。
历史已经翻篇了,但历史的影响实际上依然渗透在当下的生活中。
正因如此,追责称不上「矫情」。
以卷福为例,中学就读于英国最负盛名的私立贵族学校哈罗公学。
「贵族气质」也早已成了对其小我私家魅力的褒奖。
对很多人而言,奴隶制是已经翻篇的历史。
但对受害者儿女而言,「奴隶制始终是残忍、无法回避的幽灵,缠绕在他们的生活之上。」
岂论时隔多久,都不行能真正和解。
但如果过错方能勇于认可,并给以相应的经济赔偿,当有助于缓和矛盾。
可现实却是,过错方儿女很多拒绝认可,甚至改动、掩埋历史,两方矛盾愈加激烈。
好比村上春树、宫崎骏都有在作品中主动反思,替日本人道歉。
纪录片《山崎宏:一个留在中国的日本兵》,讲述一个日本老人为了替本身的民族后悔,留在中国成为一名大夫,一辈子为中国人治病。
希特勒的儿女为了替家族赎罪,选择不婚不育,让姓氏今后绝代。
历史从来都不是虚无、分裂的,每小我私家活在当下的同时,也背负着过去历史生活。
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中弥漫着的无的放矢的苦楚、辛酸,绝不止于恼恨和怨怼。
戴锦华也曾遗憾地暗示,她和日本学者交流时为文化、历史隔膜感想痛心和遗憾。
张纯如的悲剧至今依然传染着无数人。
这些都证实了,历史没有愈合的伤口,还会在一代代人身上发生新的隐痛。
这其实无法量化成具体的数额,也很难找到具体的工具归还。
之前德云社相声几次翻车,讥讽革命烈士、玩梗慰安妇,都是典范的背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