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痛骂,曾轶可这回摊上事了(2)
对付他们来说,曾轶可用演唱会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打碟,让全场氛围降至冰点这件事就是不值得 680 元票价的。
路人看的不仅是曾轶可。
音乐好欠好听,现场够不足炸,氛围够不足有传染力,能不能让人愉悦放松,才是评判一场演唱会效果好坏的根基准则。
从观众在各大平台的吐槽贴来看,曾轶可在为这翻倍的票价附加的处事:
大概就是缄默沉静的倒数典礼,长达 1 小时零互动的打碟蹦迪场所,以及签票根时的冷脸。
说真的,要看打碟不如找兰姐。
全免费不说,起码气氛热闹,她还一直盯着评论区对各人一口一个 " 宝宝 "。
工作室认为这场表演没有宣传过 " 双倍时长双倍幸福 "。
据 31 日在场的观众透露,当天耽搁的原因之一是彩排没结束。
31 号晚上的表演出了问题,工作室给出的解决要领是 1 号场次的表演可以退票。
而是他们的筹谋、演出程度,配不上路人花出去的钱和耐心。
这个跨年对付所有线下表演来说都是热闹的 " 大年 "。
北京 MAO、疆进酒等老牌 Livehouse 园地举办的跨年活动,放票半小时就已经售罄。
武汉、成都、天津、江浙沪 ... 某书某鱼上全是求票的帖子,其他小型表演场合也几乎场场爆满。
去年线下表演的数量,被延期打消的远远多于顺利进行的。
往年最热闹的成都,只顺利举办了一个音乐节,创下十年内音乐节最少的记录。
最老牌的草莓音乐节,也在全国各地数次延期打消。
在重复订退表演、路费、住宿的条件下,各人终于迎来一个可以如期进行的跨年表演,自然倍感珍惜。
1 月 2 号,我错峰看了几场小剧场表演。
座位不足坐,观众有坐在台阶上,靠后墙站着的,还有搬把凳子坐在舞台上看的。
条件欠好,每小我私家都热出了红脸蛋子,但没人觉得演出差劲。
在当下供不该求的娱乐环境里,观众已经自觉放低了门槛和等候。
当我们在看一场线下表演时,享受的不仅是现场带来的刺激。
更多的是走出铁围栏,迈进热闹新鲜的公共场合。是想要与人健康接触、沟通的空间,以及一段不变合法的自由。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曾轶可演唱会的后台,那些观众尽管有多不满,还是要跟围在桌子前说:
" 就算这场跨年我不开心,签票根环节我也要来。因为我不想下次还看到这样的划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