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请他出山,李诞也不至于被骂(3)
莫言回忆说:" 她朗读得声情并茂,目光里边含着泪光,我听了也很打动。
后来她读完了,我就说,如果是我写的该有多好。"
在这些作家笑话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史铁生的故事。有一阵子,辽宁文学院在搞足球角逐,余华、莫言、刘震云、马原就想带着史铁生一起去。
他们扛着史铁生的轮椅一路从北京赶到沈阳。
到了赛场上,他们特意为史铁生布置了守门员的位置,还跟劈面的球员说:" 你们一脚踢到史铁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们踢死了。"
这招一出,劈面的球员谁也不敢往史铁生那边踢了。
这怕是年份最早的地狱笑话了,当史铁生的怙恃还小心翼翼不敢触碰这个话题时,这帮损友直接跨了过去。
所以关于余华的点评还有一个翻版:
把快乐留给本身,把哀痛留给读者,把球门留给铁生。
前段时间在《脱口秀大会》上看到庞博讲的一个段子,让我颇有感伤。他说此刻短视频几分钟就可以让你看完《红楼梦》。
任何晦涩难懂的书放到短视频里,都可以酿成小美和小帅的故事。
本身也已经好久没有正经看过书了。
其实,谁不是这样呢?这仿佛是我们的时代病。
比起打开一部晦涩的好书,还是刷刷短视频更开心。
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暴躁了。
回想起本身上学时候,还能当真读读余华莫言,然后三五好友交流读后感。
此刻只愿意看看余华莫言的段子,然后转发给好友一起哈哈哈。
看书要看轻松的,追剧要追甜宠的,影戏要选爆米花的。
别说读《活着》,光是预想一下要在书中和福贵一起陶醉式经历苦难,都不忍掀开。
对此,心理学家崔庆龙老师提出过「心理效能」这个观点——
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速食流量,是因为高质量的娱乐,需要富裕的心理效能去支撑运行的。
很多时候我们青睐碎片化的事情,是因为仅有的心理效能程度无法负载大型措施。
当在一小我私家处于低心理效能时,是没有 " 余额 " 去启动娱乐这个行为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书,看影戏,打游戏,一旦预期的反馈没有发生就会立刻关掉,或者频繁改换方针,这反应的是人们所剩的心理余额仅够付出 " 预览 ",而不是投入。
这就是所谓速食流量能够崛起的原因,因为它充实 " 照顾 " 了人们普遍心理效能不敷时能够获得的反馈体验,代价就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维持在这个动作程度。
此刻连娱乐,都有了本钱崎岖之分。
这固然有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弊病。
但也有一部门内耗,是源于我们对当下处境的无力感。
对比一部大部头带来的情绪起伏,还是简单的快乐更让人感想安详。
这些作家的故事,轻巧、搞笑,透着一股没心没肺的快乐。
反倒成了生活最好的消解。
她姐有时候也会忍不住陷入本身刷短视频、追无脑剧又浪费了一天的自责情绪里。
但有时候又转念一想,也罢。
表情低沉,就不要苛责本身了。
给本身放一个小假,去看看作家笑话吧。
如果这些笑话还不管用,那就看看这只酷似余华的小狗吧。
究竟,没有什么能比身心健康更重要了。最后,但愿今天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 5 分钟的快乐。 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