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医生突然被封控!一场疫情封控下的艰难手术!(2)

健康养生 2022-11-2075未知admin


再次封控的消息是突然下达的,他束手无策。近两年来,董蒨一直在疫情第一线,他深知疫情防控的形势。回忆起当时写下朋友圈,董蒨说当时的心情过于复杂,悲伤、心痛、遗憾,但最主要的是自责。他是含泪写下那条朋友圈的:“孩子,对不起、对不起!我今天不能去救你了!”
 
没想到朋友圈被截图传播到社交平台上,大家都是在网上看到董蒨需要做手术的消息。医院、青岛市卫健委、社区……所有人都准备把这件事情做成。
 
11月8日当晚,青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紧急通知,建立疫情期间临时管控区内医护专家紧急出诊绿色通道。“无论如何,一定要救孩子”,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当晚,董蒨发布朋友圈,11月9日将如期进行手术。
 
全国可能有数千万的人盯着这台手术
 
11月9日,董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进入医院专门安排的负压救护车。救护车在负压的状况下,车内气压低于车外,车内空气一旦要排出,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因此,负压救护车也被称为“最强口罩”。 
 
从医院的大门到手术室,多年来,这条路,董蒨已经走了无数次。但这天的路和以前都不一样,为了实现闭环管理,医院专门给董蒨开辟了一条通道走廊。两名消杀人员紧跟在他后面,一路消杀。他是习惯了消毒水味道的人,但那天随着他走过随处留下的消毒气味,他永远忘不了。
 
进入手术室,换上专门的隔离手术服,然后是N95口罩。
 
涉及疫情感染风险的手术不是第一次。2020年2月,董蒨曾为一名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就诊的患儿进行手术,患儿肾脏肿瘤破裂,手术情况紧急,但同时,要防止患儿感染在场的医护人员。这一次情况略有不同,主刀医生有感染的风险,他担心感染患者和在场其他的医护人员,防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很多人在问,手术只有董蒨能做吗?换一个没有被封控的医生不可以吗?
 
事实上,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找到董蒨的患儿,已经是全国的疑难病例。
 
根据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发表的《儿童肝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外科手术原则中提到,单发肿瘤病灶距离重要血管要有足够间隙,也即≥1厘米。
 
孩子的肝脏小,但肿瘤巨大,部位复杂,耐受性差,血管纤细,处理距离问题要更小心、更谨慎。但肿瘤距离重要血管低于1厘米的孩子要不要救?当然要。全国能做成此类手术的专家屈指可数。董蒨团队成功完成的手术中,30%到40%的情况中,患儿的肿瘤距离重要血管都不到1厘米,最近的手术中,最低的距离只有0.5117毫米。这的确是只有他能有信心做好的手术。
 


手术前,他跟在场的所有团队成员说,全国可能有数千万人盯着咱们这台手术,大家要冷静,不要有压力。
 
但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董蒨有过类似的经历,有的时候在手术台上,他觉得自己救不了孩子,会从心底里生出“孩子的命我抓不住了”的惶恐感,他会浑身出冷汗,急得甚至手发抖。
 
小丽的情况更特殊。一方面,小丽肝中叶的肿瘤紧挨着肝脏大血管,距离远低于一厘米,手术难度原本就很大。另一方面,一个月时间内,董蒨已经进行了六例类似的疑难手术,精神高度紧张。还有就是网络上的关注,不可避免地给了他压力,他能感觉到可能有几千、几万甚至上千万目光都在无声地盯着这一切。他需要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295分钟,出血量控制在100毫升。作为主刀医生的董蒨表现得冷静、专业,整场手术平稳、顺利。事后回想起整台手术,董蒨告诉记者,“整个手术的过程很顺利,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
 
孩子的奶奶哭了,董蒨也哭了
 

莺歌女性网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