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人新冠7日发病有不同!这6点很多人不了解(2)
提醒二:除了做好防护,接种疫苗是对老人最有效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12月7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谈道,“除了日常防护外,对于65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张伯礼院士提醒,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5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对于还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绝对禁忌症,建议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⑤
提醒三:战胜新冠最终还是靠我们自己的免疫力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12月7日晚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一般人是在95%之列,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病人,放松心态,最终靠自己免疫力来战胜的。在此过程中,体温过了38.5℃了可以用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等,要好好休息。
注意好不要感染家人,在家中最好有个单独房间隔离,另外最好不要使用中央空调。每一个感染者通过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家庭,来为防疫做贡献。⑦
提醒四:服退烧药别超3天,症状未缓解及时就医
选择1种退烧药即可,很多感冒药为复方制剂,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重复、超量用药,导致肝损伤。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费轶博12月7日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介绍,服用退烧药虽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但也容易造成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等情况。所以在使用退烧药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尽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餐后服药。她特别提醒:“退烧药一般限定服用3天,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建议长期服用。”
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服用退烧药应该更加谨慎。老年人服用退烧药要严格把握用法用量,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应为青壮年人的四分之三以下剂量,服药的同时要注意多饮水。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婴幼儿发热超过38.5,才使用退热药物,且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发热38.5以下最好选择物理降温。”费轶博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退烧药,对婴幼儿比较安全。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且可与牛奶、果汁同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月龄以上的婴幼儿都可服用。布洛芬(美林)则适合6月龄以上儿童使用,服用后能快速退热,每次作用时间持续约6-8小时。费轶博提醒:“无论选择哪种退烧药,在给孩子服退烧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年龄和体重采取相应的用法和用量。”⑧
提醒五:重点防控外出安全,也别忽视居家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摘编防疫小贴士,建议居家注意“三个阻断”。
1. 通风通气阻断
保持居家通风,每天尽量多开门、开窗通风,也可通过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抽气装置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室内开窗通风,原则上每天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可根据气候条件延长开窗时间。通风时注意做好保暖。
2. 下水阻断
一般家庭的卫生间出风口是各自独立的,但污水管道是相连的,因此有造成垂直传播的风险。
坐便器及时补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50毫升;淋浴排水地漏或卫生间地漏保证水封,可以将地漏注上水进行封堵,如使用塑料袋灌水扎紧,放在地漏上封堵,使用时打开。除淋浴排水外,其他地漏均应封堵。
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3. 中央空调阻断
应关闭回风,新风全部取自室外,按照全新风模式运行。⑨
这里提醒您,具体情况结合实际,“三个阻断”建议并不能替代任何专业防疫方案或专业人员提供的建议。
提醒六:措施调整后,科学应对,减少恐慌和焦虑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以后,迎来较大的优化调整,这种变化让许多人一时难以适应,有人因为面对未知且不确定因素惊慌失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面对这种变化,心理疏导很重要,我们要理性对待,科学应对,减少恐慌、焦虑。”
陆林院士解释,人们出现焦虑、不安、恐慌等情绪都是正常现象,此前的防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疫情防控措施放宽以后,虽然相对来说自由了,但也有人会因为阳性率的增加而害怕。“这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让人担忧,很多人担心患有新冠病毒会对个人生活及周围人产生影响,容易出现消极、忐忑、暴躁等情绪。”
“此时调试好心理,科学看待,从容应对很重要。”陆林院士建议,一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相信科学,理性对待,要意识到现在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是轻症或无症状,学会从正确权威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各种小道消息;二是,做好应对新冠的心理准备,把控接种疫苗、充分了解防治知识,面对问题就会不慌不忙;三是,需要全社会理性科学的来对疫情防控这件事,虽然病毒本身毒性很低,但对社会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专业人员要不断研判病毒的特点及传播特性,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的政策。
“不管是否在疫情期间,都要学会维持心理健康。每天按时吃饭、睡觉、锻炼,努力做好工作,有问题时寻求帮助,这样大部分人都可以很好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陆林指出。⑩
更多健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