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也是肠胃病的“元凶”!很多人都忽略了!(2)

健康养生 2022-08-11136未知admin
2. 胃食管反流多伴有情绪问题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夏兴洲2018年在接受大河健康报采访时谈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多伴有精神或心理问题,如忧郁、愤怒、焦虑等。患者在夜间还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如咽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还可能出现一些急症,如类似心绞痛的症状。

 

3. 过于紧张导致的拉肚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孔婧2021年在刊文谈到,在压力、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下大多数人都有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和便秘情况的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轴中大脑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如果一紧张就想拉肚子,或是被长期腹痛、腹泻困扰,可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那么,很可能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除了饮食刺激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心理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4. 情绪导致胀气不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立明2020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的脾胃极易受情绪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愤怒、抑郁、暴躁的状态下,往往会影响肠道功能,胃肠胀气就是最直接的表现。压力大也会使肠胃蠕动变慢,产生腹胀,如果你久坐不动,更容易让气体积聚,难以排出。

 

养肠胃记好这几句嘱咐

 

1. 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2020年在刊文谈到,思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中医情志理论认为,“思则气结”,多思伤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让大脑高度紧张的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而脾胃运化失职,还会让人食欲大减,饮食不化,体态上也不健康。

 

古人曰“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人知当食,须去烦恼”……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进食时应保持心情平和,精神愉悦,才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中医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一生下来,所有赖以生存的活动都要靠脾胃。而养脾首先要调控自己的情绪,使心情舒畅。

 

从养生角度讲,无论生活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思虑有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松身体、心情,这样才能避免情志对人身之本的侵害。

 

2. 无论食物再好吃,不要贪多吃太饱

 

吃撑后,很多人会感觉胃部不舒服。尤其对于老人来说,本身消化系统就减弱,如果一次性吃得太饱,会增加胃肠负担,最常见的就是导致消化不良。

 

吃饭要吃七分饱,七成饱时停下进食,既不会提前饥饿,也不容易肥胖。

 

3. 细嚼慢咽很重要

 

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张文婷2020年在刊文谈到,食物进入胃内,经储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才能排入肠内。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食物粗糙,会对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增加胃的负担,延长停留时间,可致胃黏膜损伤。另外,细嚼慢咽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胆汁分泌减少,有利于保护胃。

 

4. 一日三餐一定要规律

莺歌女性网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